close
一般特徵
排水量︰標準 24,300 噸,滿載 28,000 噸
長度︰252 m
寬度︰28.5 m
吃水深度︰9.1 m
推進及動力︰2 軸核能及蒸汽複合推進,140,000 shp
速率︰32 節 (59 km/h)
航程︰
速率 30 節時 2,000 km (複合動力推進)
以核動力 20 節 (40 km/h) 航行時為無限
人員定額︰710
武器︰
20 枚 P-700 Granit (SS-N-19 Shipwreck) 反艦飛彈
14 枚 SS-N-14 Silex 反潛巡弋飛彈 (僅 Ushakov 配備)
96 枚 S-300PMU Favorit SA-N-6 Grumble 地對空飛彈 (Ushakov、Lazarev 及 Nakhimov)
96 枚 S-400 (SA-NX-20 Gargoyle) 長程地對空飛彈 (Pyotr Velikiy)
192 枚 9K311 Tor (SA-N-9 Gauntlet) 點防禦地對空飛彈
44 枚 OSA-MA (SA-N-4 Gecko) 點防禦地對空飛彈
2 × RBU-1000 305 mm 反潛火箭發射器
2 × RBU-12000 (Udav-1) 254 mm 反潛火箭發射器
1 × twin AK-130 130 mm/L70 兩用砲 (Ushakov 有2 x AK-100 100 mm/L60 DP 砲)
10 × 533 mm 反潛/反艦魚雷發射管,可發射 Type 53 魚雷或 SS-N-15 反潛飛彈
8 × AK-630 hex gatling 30 mm/L60 點防禦機砲 (Ushakov 及 Lazarev)
6 × CADS-N-1 Kashtan 飛彈/機砲系統 (Nakhimov 及 Pyotr Velikiy)
飛機定額︰3 架直升機
飛機設施︰甲板下的機庫


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,蘇俄稱為Project 1144.2 Orlan (海鷹),是俄羅斯也是世界上僅次於航空母艦的最大軍艦,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核子動力的現役巡洋艦。

它的大小已經接近二戰的戰艦. 所以也被西方稱為巡洋戰艦, 排水量和武器火力類似戰艦但是任務和角色跟巡洋艦一樣,蘇聯方面則是統一稱為 "大型飛彈巡洋艦"。美國唯一與之噸位相近的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是長灘號,不過噸位略小,並且設計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。

基洛夫級外殼設計採用 蘇聯核子能指揮艦 SSV-33的船體.



武器



為了達成巡洋戰艦的任務, 本級艦有驚人的武裝和電子設備. 巨大的雷達組件安裝在前桅桿, 北約稱為"Top Pair" . 主武器是甲板上20枚P-700 Granit (SS-N-19) 海難反艦飛彈,可以打沉大型水面艦, 防空方面有12門8聯裝S-300F 飛彈共96枚;還有2門20聯裝Osa-MA飛彈共40枚.

偵測器和副武器各有不同; 首艦基洛夫號裝備SS-N-14反艦飛彈; 後繼艦則換成4具9K331防空飛彈系統. 因為認為受到西方國家的空中威脅比較嚴重 。基洛夫和伏龍芝兩艦都有8門30 mm AK-630近迫防禦快砲, 其他艦則是裝備Kashtan(CADS-N-1) 防空飛彈.

其他武器還有130 mm AK-130 主砲(除了基洛夫號是兩門100 mm 主砲), 10門魚雷飛彈兩預發射管(可以發射SS-N-15 飛彈), 另有40枚反潛火箭和2門RBU-1000 六管發射器.



服役



首艦 基洛夫號 (蘇聯解體後改成烏沙科夫上將號) 於1973七月在聖彼得堡Baltiysky海軍船廠下水起造, 1977/12/26首航 1980/12/30服役. 第一次對外發表於1981, 當時北約觀察家稱為代號 BALCOM I (波羅地海戰士 I ).

基洛夫號 1990在地中海上發生反應爐事故. 之後因為蘇聯瀕臨解體的財務困境而沒有被修復. 後來被當成零件船從上面拆東西用於維護其他基洛夫級艦.

伏龍芝號,是本級第二艘, 1984完工. 編入太平洋艦隊. 1991年, 改名拉扎耶夫上將號. 自從1994就開始停用;四年後退役.

[[加里寧]]號是本級第三艦, 于1988年投入現役, 加入北方艦隊. 後更名為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, 1999年除役封存,2005年重新啟用.

本級第四艦尤裡·安德羅波夫號的建造遇到多次延遲. 其建造工作始於1986年, 但直到1996年被重新命名為彼得大帝號(Pyotr Velikiy號)時才完工. 彼得大帝號當前是俄羅斯北方艦隊旗艦.

2004/3/23, 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, 弗拉基米爾·庫裡耶多夫上將說彼得大帝號的反應爐極度維修失當,隨時會爆炸. 該艦被送回船廠作為期一個月的檢修,相關船員被扣發三分之一的薪水,但檢測結果是該艦反應爐沒有問題. 於是此說法後來又收回. 事件有可能是海軍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.

第五艦捷爾仁斯基號的建造也遭遇延遲. 其艦名被改為十月革命號(Oktybrskaya Revolutsiya), 然後再改為庫茲涅佐夫號(Kuznetsov號), 最終未能建成而被廢棄.



電子系統



雷達北約名稱)

前方一具Voskhod MR-800 (Top Pair) 3D 搜索雷達
桅竿一具Fregat MR-710 (Top Steer) 3D 搜索雷達
前桅一具2 × Palm Frond 導航雷達
聲納

Horse Jaw LF 球型聲納
Horse Tail VDS (可變深度聲納)
火控系統:

2 × Top Dome SA-N-6用火控系統(彼徳大帝號的前方Top Dome 系統換成Tomb Stone )
4 × Bass Tilt AK-360 近迫用火控系統(納希莫夫海軍上將 或 彼得大帝號沒有)
2 × Eye Bowl SA-N-4 用火控系統(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上是搭配SS-N-14飛彈)
2 × Hot Flash/Hot Spot SA-N-11用火控系統
1 × Kite Screech AK-100或AK-130用火控系統
2 × Cross Sword SA-N-9用火控系統


同型艦



原名 改名 服役 現狀
基洛夫(Kirov) 烏沙科夫海軍上將(Admiral Ushakov) 1980/12/30 1990年代早期閒置. 最後解體[3]
伏龍芝(Frunze) 拉扎耶夫上將號(Admiral Lazarev) 1984/10/31 1997退役
加里寧(Kalinin)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(Admiral Nakhimov) 1988/12/30 1999年大修. 2005完成, 現役北方艦隊.
尤裡·安德羅波夫(Yuri Andropov) 彼得大帝(Pyotr Velikiy) 1998/4/18 現役
捷爾仁斯基(Dzerzhinsky) 庫茲涅佐夫(Kuznetzov) 取消建造 取消建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人報到~!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